近日,在湖南省江永县粗石江镇矮寨村,村口新设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牌格外显眼,吸引了进山的村民的眼球。“以前进山认不出保护动物,现在看牌子就懂了。” 村民陈历旭感慨道,这块小小的宣传牌正是江永县以公益诉讼机制推动生态治理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江永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惩治犯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的生态治理链条,既让受损生态重焕生机,更让环保意识融入日常。
过去,生态案件常“一罚了之”,震慑效果有限。如今,江永县探索“刑行结合”模式,违法者不仅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经济责任,其缴纳的生态修复费用还被用于公益宣传和生态修复。矮寨村的宣传牌便是生态修复费用的体现,用“违法者买单、全社会受益”的方式,让普法教育扎根基层。
在该县松柏瑶族乡黄甲岭生态修复现场,村民们正有序开展油茶、木荷等经济林木的日常管护工作,工作人员则穿梭其间查看补植复绿情况。这片由企业生态补偿金支持的修复区,既恢复了受损林地植被,又构建起了防火隔离带,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负责管护的呼社国笑着说:“以前,企业破坏了荒坡植被。如今,荒坡变绿坡,我们管护能挣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这片修复区不仅恢复了植被,还筑起防火隔离带,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据悉,江永县检察院在执行过程中,综合运用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措施推动生态修复,确保每笔修复款都用在刀刃上。近三年,该县检察院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9件,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让破坏者成为修复者,让群众成为受益者。”江永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红华表示,下一步,江永县将深化“执法+修复+宣传”模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公益诉讼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守护绿水青山,让生态保护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来源:人民网
作者:殷娜 田海忠 陈丽华
编辑:孙晔